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对外开放文件的出台,国际化办学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发展方向,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参与的、事关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分析了该校基于“学校为主导、学院和职能部门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为主角”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指导思想,从“学校、学院、学生”三个层面提出的“三级联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以期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三级联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对外开放文件的出台,国际化办学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发展方向,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参与的、事关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任务。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起步较晚,缺乏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经验,虽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收效甚微。本文拟基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近30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经验,提出一套适用于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工作机制。
一、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及其对外交流与合作概况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最早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72年。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580亩,拥有51个校内实训基地(含数控、电信、生物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11个实验室,437个校外实训基地。学校现设置14个二级学院共63个专业,覆盖电信、机电、计算机、建筑、商学、艺术、外语外贸、文化传媒、旅游航空、纺织服装、生物、轻工、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等十多个应用技术与教育领域。现有教职工1444人,其中专任教师895人,教授、副教授449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90%。常年聘用外籍教师15人。在校生23000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
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历次五年规划中均制定了办学国际化工程,自20世纪80年代与世界银行开展贷款合作以来,在对外交流与合作领域已走过近30个年头。学校于2000年成立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国际学院、港澳台办公室)(以下简称“外事处”),统筹管理学校各类对外交流与合作事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院校、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交流与工作关系,合作网络覆盖世界五大洲,合作领域涵盖管理层交流、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术交流、学务交流、校企合作、合作办学、师资培训、智力引进与输出、来华留学生教育等各方面。学校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个,其他各类国际教育项目50余个,先后培养长期来华留学生600余名。
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指导想想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学校为主导、学院和职能部门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为主角”。
“学校为主导”指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学校外事工作领导班子负责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由外事处指导和协调二级学院和其他部门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学院和职能部门为主体”则是指由各二级学院具体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根据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要求开展国际化办学,而有关职能部门则在二级学院开展国际化办学过程中提供辅助支持。例如,教务处可在学生出国(境)交流方面提供有关成绩认定和学分认可服务,人事处则可在教师出国(境)福利待遇方面提供有关政策支持等。“教师和学生为主角”则是指各二级学院在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参与者,让对外交流与合作成果直接惠及教师和学生群体,从而鼓励更多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事业。
上述指导思想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学校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提升不能仅仅依赖外事部门的努力,而应由各二级学院紧密围绕学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事业发展规划,在外事部门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实现。二是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参与者及成果的受众面不应仅局限于部分群体,而应惠及全体师生,从而形成人人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人人为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而积极提升自我能力的良性发展循环。
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三级联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
在“学校为主导、学院和职能部门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为主角”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逐步从“学校、学院、学生”三个层面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三级联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
“三级联动”是指学校、学院和学生三个级层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其中学校层面指学校的外事工作领导机构,学院层面指二级学院的外事工作领导机构和教师,学生层面则指各二级学院的全体学生。第一级为学校层面。在学校层面,成立“国际化办学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分管外事副校长为负主任,各二级学院、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为委员,秘书处设在外事处。国际化办学委员会负责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顶层设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组织、协调与审定,以及对各部门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督查与考核。第二级为学院层面。每个二级学院成立“外事工作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其他部门领导、教师和学生代表任小组成员。各学院外事工作小组根据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结合学院发展需要,负责制订本学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行动方案,并组织有关教师和学生予以实施。第三级为学生层面。由外事处牵头在学生层面成立“对外交流协会”学生组织,每个二级学院成立对外交流协会分部。对外交流协会参与学校各类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协助有关部门、教师和学生完成相关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
在“三级联动”机制中,学校层面的国际化办学委员会制定规划和政策,学院层面的外事工作小组根据规划和政策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职能部门为二级学院提供辅助支持,学生层面的对外交流协会代表学生参与学校国际化建设过程。外事处作为负责统筹全校对外交流与合作事务的部门,全程协调、指导和协助各级层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事务,并代表国际化办学委员会实施过程监控。
在该机制下,任何一项对外交流与合作任务都不是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来完成。每个对外交流与合作任务均被当做一个项目,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由相关二级学院、外事处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教师和学生代表成立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从项目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综合协调与优化。
“三级联动”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使得学校能够真正做到从学院、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全校各部门和全体师生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事业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保障了对外交流与合作事业在规划制定、过程实施与监控、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具体做法和举措
为了保障“三级联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的顺利运行,基于“教师与学生为主角”的指导思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1.积极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
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全体师生员工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国际化意识,具备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的能力。为此,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启动“教师英语水平和国际交往能力提升计划”,安排教师在校内或选派教师在国内相关机构参与长短期英语培训,或选派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出国(境)考察、交流、培训、从事科研或参加学术会议等。实施“学生海外交流计划”,免费为学生开展雅思英语培训,选派并资助优秀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参加国际职业技能大赛、实习或就业。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将具备国际化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作为毕业基本要求。为师生提供外事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师生外事政策意识和外事业务能力。邀请国(境)外合作院校领导和教师、聘请外籍文教专家来校交流或任教、招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来校交流学习,在校园内营造国际化氛围,加强领导干部、教师和学生与外籍人士的沟通与交流。
2.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制度建设。
“三级联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的高效规范运行还需要有良好完善的工作制度加以保障。为此,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从规范工作过程、提升工作效率、激励全员参与、加强对外宣传等四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在规范工作过程方面,学校为不同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如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管理、来华留学生管理、教师因公出国(境)、学生出国(境)等)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学校发布了外事工作手册,除包含相关文件外,详细列出了各项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办事流程以及有关外事常识,供全校师生参考学习。在激励全员参与方面,学校出台了外事工作奖惩考核制度,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国际化建设,出台学生奖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对外交流活动。在加强对外宣传方面,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发布国际项目宣传手册,让全体师生了解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现状和取得的成果。
3.积极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
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是指可以帮助教师或学生开展有关对外交流活动的平台,如国际学术会议、校际教师或学生交流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海外实习项目等。搭建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参与各类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的机会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的关键。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的搭建不仅有校领导、外事处的参与,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教师和学生个人、外籍教师和来华留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学院、职能部门、教师和学生个人均可以从自身发展需要角度牵头发起搭建有关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的倡议。例如,教师可以向学校提议与国(境)外某个院校开展教师交流,或学生也可以推荐学校与国(境)外某所学校开展学生交流合作等。迄今为止,先后为全体师生员工搭建各类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200余个,涵盖管理层交流、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术交流、学务交流、校企合作、合作办学、师资培训、智力引进与输出、来华留学生教育等各个方面。每个平台的搭建都被视为一个项目,由学院、外事处、相关职能部门、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共同组成项目组,对平台的搭建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
五、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办学成果
近十年来,在“三级联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积累了丰硕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成果。
1.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外事工作队伍。
在“三级联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下,各学院、职能部门和广大师生充分参与各类外事活动,一大批扎根于学校各学院和职能部门的优秀外事管理干部和工作者因此脱颖而出。这使得各项外事工作得以稳步有序地开展。
2.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大幅拓宽、层次逐年增多。
学校近十年共接待来访外宾及港台人士200余批,近900人次,因公出国(境)150余批,近700人次,与25个国家和地区(含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0余所院校、教育机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签订涉外合作协议和备忘录近80份,促成各类国际教育项目60余个,涵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培养实验班项目、学生专升本或交换项目、学生海外实习或就业项目、学术交流项目、来华留学生项目、教师互派项目、师资培训项目等。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舆情报告2016》中“海外媒体搜索量”排行榜上位居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第一名。
3.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15个国家引进长短期外籍文教专家170余人次。约500人次领导、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在国(境)外参加教育教学培训,50余名骨干教师受邀赴英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与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普通话水平测试、国际体育项目裁判、国际体育组织教学、艺术作品参展等活动,超过60%的教师具有海外培训、留学或工作经历。与台湾侨光科技大学联合举办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11届,参会人数逾4000人次,会议规模逐年扩大,第11届参会单位更是涉及全省62家中高职院校、企业及教育行政部门代表,在湖北与台湾的职业教育合作中起到了示范作用。连续完成3期中法-湖北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培训任务,为44所高职、中职、职业高中、职教中心及有关企业的135名教师和职工进行培训。
4.学生国际化培养成效显著。
通过各类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从国(境)外引进并双语开发优质专业课程100余门。与20余家省内外“走出去”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国际化技能型人才。选派近1000名学生出国(境)交流、深造、实习或就业,或在外向型企业实习或就业。招收并培养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也门、美国、芬兰、德国、缅甸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留学生、交流生600余名(80%以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六、结语
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事业的发展不能仅靠学校领导和外事部门的努力,各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应根据专业和教师发展需要及学生培养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各类对外交流与合作。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学校为主导、学院和职能部门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为主角”的外事工作指导思想提出的“三级联动”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以及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保障了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事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