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坚持立足办学特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中澳合作办学、中澳师资培训、中德汽车“订单班”、中德汽车机电人才培养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近年来,学院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新契机,多方面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拓宽国际化办学空间,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合作办学;国际化办学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中国高校推进改革与发展的难得机遇和重要抓手,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需要的必然选择,不仅有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对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自2011年就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与澳大利亚中央技术学院开展了电子信息技术、会计、软件工程等专业的三个合作办学项目,是重庆市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最早和项目最多的高职院校。学校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引入国际资格证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畅通并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逐步将学校打造成为特色鲜明、持续发展的高职国际合作示范学校,积极塑造学校的国际化形象。
一、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及合作方式
(一)与澳大利亚中央技术学院的合作办学项目
澳大利亚中央技术学院是西澳最大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全澳洲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领导者之一。学院具有上百年的辉煌历史,拥有1500多名专兼职教师,所开专业超过350种,综合实力雄厚,教研设施先进。
2011年,学院与澳大利亚中央技术学院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联合举办电子信息技术、会计和软件工程专业的高等专科学历教育项目。这三个项目是“双证书”模式,即学生在学院学习3年,修完规定的课程可取得学院的毕业证书和澳大利亚中央技术学院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在教学期间,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每个项目均有30%以上的澳方课程,由澳方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20%以上的中方课程由中方教师采取双语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三个项目从 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截至目前,共招收282名学生,在已毕业的学生中,中澳双学历学生专业成绩扎实,英语驾驭能力高,自信心强,在就业竞争力上占有明显优势。
(二)中澳合作TAE教师培训项目
学院通过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国际化水平师资。中澳合作项目教师队伍共19人,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12名教师获得了澳大利亚TAA培训证书,7人已通过证书升级获得澳大利亚最新的TAE证书。学院与澳大利亚中央技术学院通过搭建培养合格的国际化专业人才的交流平台和师资培训基地,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职业资格框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了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中德诺浩汽车教育项目
学院与中德诺浩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项目”,引进德国手工业协会 (HWK)“汽车机电服务技师”等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在采用德国“双元制”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上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导向、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选派了多位专业教师参加中德诺浩“汽车维修保养教师”“汽车电控系统教师”“汽车整车故障诊断教师”资格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打造了一支优良精悍的双师型团队。开办至今已累计招收三届共111名学生,已毕业学生首次签约率达97%,远远高于普通班的平均就业率。
(四)中德汽车机电高技能人才培养SGAVE项目
该项目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五大德系汽车制造企业和GIZ(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共同牵头实施,旨在培养中国汽车机电技术性人才,以适应现在汽车技术的需求。学院结合汽车工程学院实际情况,采用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制订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联合培养应用技术本科人才262人,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措施
(一)健全管理机构,有力保障合作办学项目的运行
学院高度重视合作办学项目,为做好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工作,保障其教育教学质量,每个合作办学项目都建立了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委员会,学院院长亲自担任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成员由合作项目双方的主要领导及相关教学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合作办学项目的宏观监督;合作发展处负责合作办学项目的归口管理、综合协调、政策指导,以及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管理与监督;各二级学院作为项目的实施单位负责项目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等具体工作。
(二)组建国际学院,力争将合作办学项目做成品牌
为规范并稳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打造品牌,学院于2015年成立了国际学院,作为开展对外国际交流、涉外教学、留学生教育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组织管理机构,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造,构筑了“项目+教学+学生”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平台,为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三)依据项目特点组织教学,提高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水平
为提高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水平,针对不同的模式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部分课程采取双方教师共同讲授,即澳方教师主讲、中方教师协助授课的方式,日常教学管理以学院为主,部分借鉴外方院校的管理模式;中德诺浩项目将职业院校现有的汽车相关专业课程,全部或部分替换为“中德诺浩汽车教育”的课程,专业课程全部采用中德诺浩提供的专用教材,并配合相关实训设备进行,采用中德诺浩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教考分离的模式,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中德机电SGAVE项目采用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制定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现代汽车企业汽车机电维修人才需求。
(四)开展多项活动,突出学生管理的中外合作办学特色
学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请外籍专家开设讲座、选修课、举办英语口语大赛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知识、风俗习惯。举办英语角和英文电影欣赏等,营造英语学习气氛,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此外,还选派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大赛等。这一系列活动突出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收获
(一)引入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增强了人才培养特色
国际合作办学所培养的人才需具有较强的双语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为达到这一要求,在合作办学实践中,学院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引入合作院校相应专业课程中,注重选择引入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如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四级证书、德国汽车机电服务技师证书等,既提高了师资水平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改革英语教学,提高了语言教学效果
通过合作办学项目对课程及教材进行科学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安排学校外教教师单独授课,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分层小班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以启发、鼓励,让每人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做到了因材施教;课程考核加大了演讲、调查报告等形式的能力考核,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和英语实战能力的提高。
(三)学生的交流能力、国际意识、职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学院的学生先后获得“2016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重庆赛区)”一等奖、“重庆市第26届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重庆市第十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英语口语(非英语专业组)”二等奖等各项荣誉。几年来,国际合作办学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育人效益。
四、其他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开展情况
(一)拓宽对外交往渠道,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合作发展,先后共建有中澳(移民就业)技能鉴定中心、中澳(重庆)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中德(重庆)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重要基地(中心)。与加拿大凯布莱恩应用文理学院、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泰国多家高职学校在学生境外专升本、学分互认上达成合作意向。
(二)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促进师生国际交流
2011年以来,学校成功承办协办20余次大型国际交流活动,接待德国、澳洲、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来访人员60余批次,派出200余名教师赴境外培训交流、访问学习,50余名学生赴新西兰、迪拜等带薪实习。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学生和教师交流,专业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截止2017年9月已送出16名学生前往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进行一学期的交换学习。
(三)优化国际合作项目,拓宽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学习渠道
与韩国东亚大学和韩国釜山科技大学签订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备忘录,并在学院设立重庆首家GHC项目韩语培训中心,现有15名学生与韩国GHC项目中国办公室签署了“韩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优秀人才‘订单’培养项目协议”,即将升入韩国六所本科大学学习。开拓与法国亚眠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一站式留学”直通车项目,在学生境外专升本、学分互认上开展合作。
(四)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扩大在校生海外研修学习的规模
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开辟留学生招生渠道,创新留学生招生方式。目前共开办两期来华留学短期研修班,共接收来自马来西亚、泰国的留学生共计30名。
(五)加强教师国际化教育培训工作
目前已引入英语教师国际化职业技能发展培训项目,培养和选拔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骨干英语教师,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化能力。